《我们三代人》:追述汤氏家风记录文化变迁
nd.fjsen.com 2015-11-19 17:30: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三代人》书影 资料图片 1957年,汤用彤给汤一介(中)和杨辛(左)讲课。资料图片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少年时代,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吟诵庾信的《哀江南赋》。年过七旬后,汤一介着手追述自家的家风,用三年时间陆续写成书稿,并将之定名为《我们三代人》。然而,书稿自2003年写成后,就沉睡在作者的抽屉中,迟迟未能面世,直至2014年9月汤一介去世。 在汤一介妻子乐黛云的支持下,《我们三代人》日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此书不仅记录了汤氏一门三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传承与守望,也是近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汤氏家训:三代一以贯之 汤霖《颐园老人生日讌游图自序》:“余自念六十年来,始则困于举业,终乃劳于吏事……虽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固吾人立身行己之大要也。” 祖父汤霖,晚清进士,1906年与友人合办新式学校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开启了汤氏三代教书办学的传统,也奠定了后代为人为学的精神准则。 汤一介出生前13年,汤霖就已过世。父亲汤用彤告诉他,祖父平日爱用湖北黄梅乡音吟诵庾信的《哀江南赋》和《桃花扇》中的《哀江南》。而汤一介记得,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大内战之时,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汤用彤在无事时用湖北乡音吟诵《哀江南》。 “1942年我在昆明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一日,父亲吟诵庾信《哀江南赋》,并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找出这赋,说:‘也可以读一读。’我读后,并不了解其中意义,他也没有向我说读此赋的意义。”汤一介回忆,直到两年之后再读此赋,他才体会到其中的丧国之痛,“由赋中领悟到,我父亲要告诉我的是,一个诗书之家应有其‘家风’”。现在,汤一介的儿子、孙子也都会吟诵《哀江南》,虽然在汤一介看来,晚辈们吟诵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时,已全无前三代人的心情,“大概已成为无意义的音乐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11-19 ]好家风 助成长
- [ 2015-08-31 ]林则徐诞辰230周年 中纪委官网推介林则徐家风
- [ 2015-04-22 ]“公民道德讲坛”家风专题巡讲在奉贤开讲
- [ 2014-09-27 ]好家风好家训,请您晒出来!
- [ 2014-09-27 ]好家风好家训,请您晒出来!
- [ 2014-09-24 ]“闽东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 [ 2014-08-06 ]建行首发贵金属《家风弟子规》画册
- [ 2014-07-31 ]建行首发贵金属《家风弟子规》画册
- [ 2014-04-23 ]授国学启童蒙传家风 ——福鼎孔子后裔村传承“国学”纪实
- [ 2014-04-07 ]福鼎王周齐:培育好家风 共筑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