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查信宝平台
滚动新闻: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 宁德卫生健康新闻网 > 正文

非法添加“皮肤鸦片”等激素 化妆品微商成众矢之的?

www.fjsen.com 2016-08-04 16:21:47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尽管有所“退热”,但你的朋友圈里是不是还有朋友做微商在刷屏?据广东食药监局近日的抽样监测发现,微商、电商、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等渠道是当前化妆品消费热点和风险高发点。

食药监抽检:

微商售化妆品非法添加问题突出

一段时期以来,网售面膜受到大范围追捧,由于价格亲民,宣传美白、补水、保湿、嫩肤等功效,销量惊人。近日,广东食药监局针对网售片装面膜进行抽样监测的结果发现,24.1%的样品被检出非法添加“皮肤鸦片”糖皮质激素。工作人员从各大电商、微商处购买了各类功效面膜137个,样品兼顾高中低端各个价位,不少面膜品牌声称“可在短时间内实现美白、嫩肤效果”。专家表示,长期使用这种面膜,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停用后会加重皮肤过敏现象,出现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根据《广东省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015~2016年度)》,去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全年诊断化妆品皮肤病258例,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全年皮肤科门诊40150人,确诊化妆品皮肤病416例,占1.0%。监管部门在主流电商和微商平台对标示为广东企业生产、有非法添加嫌疑的面膜类化妆品进行针对性采样,发现新的非法添加物质有2种22批,并发现多成分混合添加现象。

近期,北京、湖南等地食药监局也在监测中发现,各大商场、超市里的问题面膜产品较少发现,而微商、电商、海代、跨境电商等渠道则是当前化妆品消费热点和风险高发点。

记者调查:

微商炒作无节操难追究

当下朋友圈微商尤以美白、祛斑、祛痘等功能性化妆品为热销,不少微商甚至炒作说“可以吃的保养品”、“产品能愈合伤口”等,然而并没有在国家食药监局登记,甚至连备案都没有。越来越多“微商”游离于监管之外,所售的食药品质量安全隐患甚为严重。

“目前化妆品的网络监管方面,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食药监部门该怎么监管。”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食品药品不具备通过传统实体店销售的资格,转而通过微商渠道来销售。“微商所售化妆品的药用功能、治疗作用不可信,所卖产品真假难辨,消费者不要通过网络购买远低于市场价的知名品牌化妆品。”

食品方面,虽然新食品安全法规中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连带责任”,要求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第三方平台对接入商家把关不严,特别是“微商”领域呈无门槛扩张态势,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责任。

微信管理方:

查处难 微商问题被熟人“消化”

中消协曾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朋友圈内超低价销售和代购,并呼吁社交网络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此,微信官方如何把控?

近日,微信公众团队在公众平台发布关于“处理返利返现欺诈行为”的公告,将虚假夸大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推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义为违规内容。微信方面表示:“一经发现即删除内容,并屏蔽朋友圈。还将视情节对该微信账号进行警告、限制功能直至注销。”但都是收到投诉甚至报警后进行,还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自查。

食药监业内人士透露,近一年来对微商的投诉较少。“但网红售卖三无面膜致毁容事件爆出,却说明微商存在问题。”由于微商商品通过朋友圈私密圈子传播,所以即使出现问题,也很容易在熟人关系间被“消化”掉,此外,调查取证难度也极大。


专家支招:

食药妆微商应有销售资质

微商的发展曾经造就了一批神话式的人物,但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正被淘汰出局。当微商的大环境被差评时,消费者还会买账吗?专家认为,“微商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对不符合规定、销售三无产品的微商进行整治取缔,要求第三方平台落实相关准入责任”。食药监认为,对于朋友圈中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行为,应该要求平台方审核商家销售资质,做到商品源头可追,减少问题的几率。

业内人士认为,对微商的监督应纳入监管部门的工作范畴,要加大惩处力度。

消费提醒:

注意甄别慎购买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要掌握食品药品安全常识,才能规避消费误区。“规范的化妆品经营企业(包含美容院、电商、微商等)应当能够提供《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还需要提供产品备案电子凭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则需要提供《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如果是进口化妆品,则需提供《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或《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及《检验检疫证明》复印件。”

对于朋友圈内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要注意甄别;对于食品、保健品等涉及健康的商品,不要轻易购买;不要过分依赖朋友圈内晒单评价信息;注意保存好交易过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投诉,交易过程中要核实对方姓名、所在地等信息,尽量选择具有第三方平台保障的渠道付款。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看清相关标识。文/广州日报记者 冯秋瑜

责任编辑:谢惠丽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宁德卫健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