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下白石镇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港黄崎】水路咽喉 下白石司(一)

nd.fjsen.com  2017-06-30 15:53:32 来源:古港黄崎  我来说两句

明弘治末年(1505年),福安把原本设在七都上白石的巡检司迁到黄崎。《明史志》第二十一地理六记载:“福安州西北。洪武二年属福州府。……海在南。东南入福宁州境。西北有白石巡检司,后徙於县东南之黄崎镇。”从此,黄崎这座商港古镇又成为一个军事重镇。迁徙后的巡检司,依然简称“白石司”。为了区别先后两个巡检司的所在地,就以“上”“下”分别名之。因此黄崎开始有了“白石司”和“下白石”的名称。“镇多人烟,有城堡,监司行部驻节于此。”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十七)卷七十三-八十宫室记述:“桂芗亭在旧市易库之北。依仁亭(上二亭俱在黄崎镇。今废。)”而且旧有驿站、江有官渡,地位十分重要。

下白石半岛,东偎白马港,西枕卢门港,东西两侧黄金水道,距12海里衔接三都澳。三都澳又名三沙湾,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中部,海上北距温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广州黄浦561海里;东至台湾基隆港145海里,是中国南北海运和诸多国际航线的必经之路,与东南亚各国距离适中,与港澳较近,与台湾一水之隔,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

居环三都澳中心的白马港,北纬26°49ˊ,东经119°41ˊ,位于福州与温州海岸线的中位,是闽东北沿海最大的天然良港:一是水域宽阔,深水岸线、深度水域锚着力强,且无碍航暗礁。“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方送一峰迎”,历来是闽东北、浙南、赣北的物资中转枢纽;二是水道优良,四周群山环抱,两侧山峰夹峙,68.5海里海岸线构成天然屏障,绝大部分时间是风平浪静,又避风涛条件好;三是极为典型的溺谷型深水港湾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是我省五大水系之一交溪的唯一出海口,出洋方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闽东北交通要冲,历来也是闽东政治、军事要冲。

内容摘自下白石知青、福建省作家郑望撰写的

《闽海甘棠港-海岸下白石》

  • 责任编辑:廖诗朝     关键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