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下白石镇历史文化 > 正文

【古港黄崎】水路咽喉 下白石司(二)

nd.fjsen.com  2017-06-30 16:00:11 来源:古港黄崎  我来说两句

明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年间,沿海地区先后发生倭警,倭寇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倭寇是距中国抗日战争和甲午海战之前数百年之前,就来侵害中国的首批强盗。明朝政府下令戒备,作了相应的军事部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白石曾是抗击倭寇的军事重镇。透过那些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故事,人们依然能窥见当年白石司抗御倭患,扼守“水陆咽喉”具有的战略地位。

清·张景祁《福安县志》卷之五《城池·关隘附》:“白马门距城百里,一潮可达,南出白匏山,直接东冲大洋,形势险要。” ,“上达县治,下通海口,白马、东冲皆门户也。设有巡检一员,稽查出入。”清朝末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加深,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崎港的军事地位和财政意义与日俱增,官府因此加强了对黄崎镇各项事务的管理。防务上除了原有的巡检司外,还设立了武营,派驻千总一员,率兵守港。

清·刘枢《重修福安县全城、白石司炮台记》:在临江山上筑起了镇堡,以崎后巉峭崖岩为基础,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作粘合剂构筑炮楼,高大坚固,雄伟壮观。凿在岩壁上的炮楼角,置卫筑城的痕迹斑驳。古榕覆盖掩映着摩崖,其左右筑墩台,墩角各有一个瞭望角,成犄角势。炮楼护墙大部分用灰沙夯筑、砌筑,其上以所军驻防,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机构,配置了大铁炮、大碗口铳等,以加强防御。登上岐后山古炮台,“俯瞰江濑,近控海门”,领略 “水陆要津,咽喉据郡”险峻峥嵘历历在目;为了加强对财政和税务的管理,设置了税厘分局、闽海海关、官运总局、盐仓户管等机构。

此外还有甘棠小憩(公馆)、文营。旧时,民谣有“甘棠有城都没官,下白石无城七门官”之说。“七门官”,即指巡检司、盐运司、防御司、海关司、户管司、税务司、海陆交通司。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崎街古井内壁显现清光绪年间镌刻的“福州府侍郎下达文课”。于今,下白石镇内仍遗存“白石分司”碑及七衙门碑文。

内容摘自下白石知青、福建省作家郑望撰写的《闽海甘棠港-海岸下白石》

  • 责任编辑:廖诗朝     关键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